疫情下的书店解困1|建投书局:从书籍延展出多种文化服务
来源: | 作者:pro9f8c7e | 发布时间: 2020-03-02 | 785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实体书店陷入了生存困境。在焦虑等待、无奈求助与顽强坚持中,亦有不少书店主动做出了积极且有效的探索。澎湃新闻记者特记录了他们的种种尝试,希望能对更多实体书店有所启发与帮助。

      “如果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店就是身处城市的我们也能抵达的理想国。2020年的开端有恐惧、艰难,希望我们在重新回到书店的时候,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份理性、智慧和慰藉。”

      即日起(3月2日),建投书局线下各门店在工作日恢复营业。在此之前,建投书局开辟了直播频道,同样活跃于各个读者社群。建投书局店长谢重澄在2月初就带着读者走进镜头中“自我隔离”的书店,“店里有我们布置的装饰、策划的展览、调制的新品,这些都是春节期间读者本来会看到的样子。





      寻找和读者更多的见面方式

      疫情时期,除了“云逛书店”,书局也策划了其他直播系列。有的侧重专业知识分享,如“星涌人文直播学堂”之“知识战疫”系列,目前已做两期。第一期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讲解疫情之下的城市公共政策,第二期请《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吴晨,与读者就“疫情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如何应对危机与焦虑情绪”“企业与个人如何转危为机”进行分享与交流。

      有的则侧重生活之趣,比如“局君的睡前阅读”系列、“从书店出发”系列。“从书店出发”系列有“剧场后台大冒险”——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空无一人的后台探秘一出舞剧的诞生,也有“云看常玉版画展”——在线欣赏艺术家常玉的限量珍藏版画作品,并听上海宝龙美术馆展览经理讲述画里画外的故事。

      在“主播”之外,还有店员变身“程序员”,开发出了“彩虹Reader”小程序。该小程序以“在线抗’疫’,以’读’攻毒”为主题,邀请作者、译者或编辑担任领读人,以14天为一个阅读周期,通过每日线上打卡交流的形式,让广大读者参与分享与交流。
据统计,小程序上线后,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有3600多人次读者加入了这一阅读打卡行列。在第一个14天计划结束后,“彩虹Reader”线上共读计划已策划3月女性主题等后续内容。


第一期“彩虹Reader”上线的五本图书
      给线上活动定性:免费or创收

      从云端阅读到实时分享,开展线上活动已成为眼下正热的书业趋势。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网,有手机,就可以做了。但我认为专业的线上活动有太多值得讲究的地方。”谢重澄举例,比如线上嘉宾要对屏幕互动比较熟悉,有比较好的结构感和感染力;线上活动要在内容与节奏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就连口播词、布景设计、背景音乐与灯光的选择,都值得细细去想。

      目前多数直播活动的数据成果以观看人数为主,观众中途有无退出,全程听了多久,是否边听边做其他事情等,都尚未纳入统计。谢重澄直言:“线上活动其实是‘残酷’的。读者要是觉得没意思,不抓人,分分钟就可以退出页面了。不像线下的活动,离场可能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线上不这样。”

      此外,他认为书店做活动,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要事先定性——它是一个免费的活动,还是一个创收的活动。

      “很多书店长期面对这样一种尴尬:他办的是一场免费活动,但同时寄希望于嘉宾与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希望把书卖出去。但线下活动时,实际的转换率就是比较低的,更不要说线上了。如果能事先做好定位,无论店员心态还是活动策划思路、实践节奏都会比较好。”

      他透露,疫情时期,建投书局的“星涌人文直播学堂”和“彩虹Reader”小程序就用于创收,但“云逛书店”、“局君的睡前阅读”等直播内容不做盈利,但求拉近读者与书店的距离就好。

      疫情放大困境,但“书店之困”一直都在

      “此前大部分实体书店的收入来源和业务模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书、文创、咖啡、活动。”谢重澄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眼下不少书店报道都免不了“自救”一词,“如果以 ‘自救’形容处境,说明大家觉得自己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但这个困境是现在才有的吗?不是,是疫情把困境放大了,但困境一直都在。”

      建投书局上海旗舰店亮相不过四年。谢重澄坦言,对于这样一家书店,眼下很难搭建一套完善的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所以他们最初的定位就是文化空间的运营者、文化资源的整合者、文化服务的提供者。

      “说白了,我们很难靠卖书赚钱,而是通过书籍延展多种文化服务,我们统称为文化顾问服务,比如艺术品策展、文化空间管理咨询、企业文化定制等。我们一年有两三百场大规模的文化活动,也积累了大量作者、出版社与读者资源。建投书局是一个文化品牌,我们也出品自己的原创内容,书店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但书店的基础零售不一定是盈利业务。”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实体书店要反思自身的商业能力,情怀固然珍贵,但开店究竟还是一门生意。“过去书店可以有长尾客户,但到了线上,所有书店和当当的距离就是 ‘手机屏上划一下’而已。如果实体书店决心以后做线上,就要确定目标客户是谁,由此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打磨只是把书放在书架上,那不是打磨,也不存在任何优势。”

      “线上线下都是书店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把建投书局的每一家特色门店都打造成一个产品,甚至一个作品,用产品经理的思路来打磨一家书店的商业模式,用主编的思路去架构一家书店的思想框架,用经纪人的思路去挖掘足够好的书店人与内容。而当下的书店人,如果要开拓出一片新机遇,需要的能力远远不止如此,我和我的同伴们正在努力。”谢重澄如是说。